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开颅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中段梭形动脉瘤一例
梁爱军;张鸿祺;胡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后下动脉, 梭形动脉瘤
摘要:患者男,40岁,因突发头痛伴呕吐24 d于2014年6月19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26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以后枕部、颈部为主的炸裂样疼痛,并且伴有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出血、三脑室出血、四脑室出血(图1a~1c);急诊行全脑DSA检查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中段(延髓后段)动脉瘤。先后在当地两家三甲医院行介入治疗,均未能成功。给予脱水、预防脑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到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眼球活动正常,未见眼球震颤。口角不歪,伸舌居中。颈软。四肢活动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失调征阴性。既往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进一步行全脑DSA检查,提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后段梭形动脉瘤(图2,3)。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告知家属手术风险后,行左侧小脑后下动脉侧-侧吻合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将患者右侧俯卧位,头部俯曲,Mayfield头架固定,取枕部正中切口,骨膜下分离肌肉,暴露枕骨大孔及寰椎后弓。咬除寰椎后弓、枕骨大孔后缘及枕骨鳞部,以左侧偏多。“Y”型剪开硬脑膜,开放枕大池,缓慢放出部分脑脊液,使脑张力下降。进一步分离左侧小脑延髓侧池,显露左侧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起始处。术中操作仔细,以避免损伤脑神经。进一步分离,可见小脑后下动脉瘤。动脉瘤位于扁桃体腹侧、延髓表面,动脉瘤体呈梭形,大小为3 mm ×4 mm,动脉瘤远端小脑后下动脉仍有部分动脉瘤样突起(图4)。小心分离动脉瘤与周围粘连组织,尤其注意与延髓及脑神经的粘连,数支与瘤体粘连的小脑后下动脉穿支均被仔细分离。因动脉瘤呈梭形,无明显瘤颈,因而无法采用常规方法夹闭,改行动脉瘤切除及小脑后下动脉侧-侧吻合术。吻合部位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两端的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尾袢附近,并且为两端靠近处(图3),避开供应脑干的穿支。清除需要吻合的血管外膜周围组织,临时阻断小脑后下动脉。外科显微镜下切开需要吻合的小脑后下动脉两侧,形成吻合口,反复使用肝素等渗盐水冲洗,使用血管缝合线(10-0)连续吻合。先撤出远端临时阻断夹,排空气体,然后撤出近端临时阻断夹,可见血流通畅,吻合后无渗血,阻断时间为22 min。采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显示吻合后血流通畅(图5)。然后切除动脉瘤及病变累及的小脑后下动脉,以减少动脉瘤复发风险。切除后血管残端用迷你瘤夹夹闭(图6),再次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见吻合口通畅。术毕,患者意识清楚,四肢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无吞咽功能障碍,行走正常。术后DSA复查提示吻合口血流通畅(图7a,7b)。出院3个月多次电话随访,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改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