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11期

病灶区灌注罗格列酮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咬合蛋白和闭合小环蛋白1mRNA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任思颖;伍国锋;杨勤;张艳;李军;孟现林

关键词:脑出血, 罗格列酮, 咬合蛋白, 闭合小环蛋白-1, 血-脑屏障, 神经功能, 兔
摘要:目的 观察病灶区灌注罗格列酮(RSG)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咬合蛋白和闭合小环蛋白l(ZO-1)mRNA表达水平、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家兔45只,体质量2.0 ~2.5 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ICH模型组和罗格列酮(RSG)治疗组,每组15只(其中5只用于BBB测定).对照组模拟制作颅内血肿的过程,穿刺成功后对兔靶点注射等渗盐水0.3 ml,6h后再次注入等渗盐水0.1ml;ICH模型组穿刺成功后靶点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0.3ml,6h后靶点再次注入等渗盐水0.1 ml;RSG治疗组在ICH模型制作成功后6h,血肿区灌注RSG 0.5 mg(溶于0.1ml等渗盐水中).继续饲养至第7天,对各组家兔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urdy评分)后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咬合蛋白及ZO-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甲酰胺方法测量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以评估BBB通透性. 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对照组、ICH模型组、RSG治疗组Purdy评分分别为(2.53±0.05)、(8.13±0.06)、(6.67±0.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116,P<0.01);与对照组比较,ICH模型组、RSG治疗组的Purdy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ICH模型组比较,RSG治疗组的Purdy评分降低(P<0.05);(2)咬合蛋白及ZO-1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ICH模型组、RSG治疗组咬合蛋白及ZO-1 mR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组分别为1.013±0.051、1.001 ±0.045;0.221 ±0.017、0.247±0.019;0.498±0.041、0.613 ±0.045;F值分别为443.924、381.929,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ICH模型组、RSG治疗组咬合蛋白及ZO-1 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0.01);与ICH模型组比较,RSG治疗组咬合蛋白及ZO-1 mRNA的表达增加(均P<0.05);(3)BBB通透性:对照组、ICH模型组、RSG治疗组EB含量分别为(12.0±1.0)、(51.6±0.9)、(36.4±1.0) μg/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516,P<0.01);与对照组比较,ICH模型组、RSG治疗组的EB含量明显增加(均P<0.01);与ICH模型组比较,RSG治疗组E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区灌注RSG可明显改善家兔ICH后的神经功能,增加血肿周围脑组织咬合蛋白和ZO-1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BBB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