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药物规范治疗,将高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经影像学证实为颅内外多发性狭窄的患者145例.按照3:2的比例随机分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组(rIPC组)85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严格按照2011年美国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同时给予rT......
作者:李如娟;曹金强;杨金波;李思颉;周冀英 刊期: 2012- 07
-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及肾脏病科住院的14例NS并发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为13~62岁,平均为(31±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发作.②CT/MRI/......
作者:周露露;程震;黄显军;陈茂刚;王启章;徐盎然;徐格林;刘新峰;朱武生 刊期: 2012- 07
-
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DSA证实后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①本组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胼周动脉瘤1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②11例均被栓塞成功,其中被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5例,在术后3~......
作者:黄理金;文军;黄伟佳;钟兵;张晓斌;石小峰;叶宇;欧阳锡华;陈委;纠智松 刊期: 2012- 07
-
胶体溶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胶体溶液扩容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经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12例)和无痉挛组(18例).应用氙(Xe)-CT评价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后,对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在30min内经静脉注入胶体溶液——琥珀酰明胶(4ml/kg),再......
作者:徐跃峤;王宁;陈文劲;李萌;程玮涛;张鸿祺;凌锋 刊期: 2012- 07
-
经不同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
作者:张鹏;张鸿祺;支兴龙;李萌;宋庆斌;凌锋 刊期: 2012- 07
-
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80岁组(121例)和年龄≥80岁组(5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溶栓后24h内颅内出血(ICH......
作者:郑天衡;郝俊杰;周晓宇;高建;朱鑫璞;张会军;王少石 刊期: 2012- 07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1967年10月,Yasargil等[1]首次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middlecerebralartery,STA-MCA)对患有Marfan综合征伴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STA-MCA吻合术逐步应用于动脉瘤、卒中急性期、烟雾病等的治疗中.该吻合术逐渐成为显微神经外科颅内血管重建术的一种重要的术式.我们在参考......
作者:任斌;段炼 刊期: 2012- 07
-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血流导向支架(flowdivertingstent,FD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装置,其治疗动脉瘤的机制是通过对载瘤动脉的血管重建,干扰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促进瘤颈部内膜的修复.目前,FDS主要用来治疗颅内复杂或难治性动脉瘤[1].FDS由48根网丝编织而成,孔率(网孔面积占支架所围成的总面积比例)约为65%~70%[24],故亦被称为密网支架或......
作者:王奎重;史忠岚;袁绍纪 刊期: 2012- 07
-
卒中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作用的研究进展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monophosphate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是一种代谢和应激反应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消耗细胞能量、提高AM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比值的生理和病理刺激时,如营养缺乏、剧烈活动、热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氧化应激和缺血、缺氧等,均能激活......
作者:刘昱;丁颖;李进华;莫昊;肖志杰 刊期: 2012- 07
-
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物质的统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负责长半衰期蛋白及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利用,以电镜下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为特征[1-2].在真核生物体内,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乏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为生物合成提供循环利用的原料,促进组织重构.然而,自噬不适时发生或过度激活,可引起不同于细胞凋亡的另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3-4]......
作者:高丽;蒋腾;张颖冬 刊期: 2012- 07
动态资讯
-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对M4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活性的影响
- 2 微管相关蛋白和NF-κB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 3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
- 4 磁敏感加权成像深髓静脉征的研究进展
-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 6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 7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 8 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 9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二例
- 10 超声引导下不同治疗方法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对比
- 11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1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技巧
- 13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概要
- 14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5 颅内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 16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预后观察
- 17 原始三叉动脉伴海绵窦巨大动脉瘤一例
- 18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 19 外伤性颈动脉夹层致迟发性脑梗死一例及文献复习
- 20 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随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