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不同昏迷量表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
目的对比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列日昏迷评分(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反应水平量表(RLS)5个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发病≤3d的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120例,于发病第3、5、7天,分别采用不同昏迷量表对其进行评估,评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加权Kappa检验,量表内容一致性采用Cronbachα检验......
作者:高岱全;宿英英;张运周;王琳;高冉;赵经纬;李霞 刊期: 2009- 12
-
血液学指标对复发脑梗死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预测脑梗死复发的价值,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开辟新的思路.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首发性脑梗死组(FIS)109例,复发性脑梗死组(RIS)91例.记录其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同时于发病72h内测定d-二聚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作者:李淑娟;王艳丽;刘东涛;孙奉辉;胡文立 刊期: 2009- 12
-
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岁)65例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依据新版治疗急性卒中试验(NEW-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脑梗死病因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分型构成比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①65例青年脑梗死病因呈多样化,根据NEW-TOAST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占33.8%(22/65),其......
作者:杜娟;蔡艺灵;崔永强;李薇;刘丽;吴樵 刊期: 2009- 12
-
经动脉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为36~63岁,平均52岁)应用Onyx-18胶,经动脉进行瘘口及引流静脉栓塞.对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单侧眼动脉筛前动脉栓塞8例,通过双侧眼动......
作者:刘远来;叶明;张鹏 刊期: 2009- 12
-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纠正危险因素的药物干预
大多数卒中(80%~85%)为缺血性,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1-2].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病变,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始终面临发生脑、冠状动脉或周围动脉供血区缺血事件的风险[3].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后罹患第2次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先前的认识.......
作者:苏克江 刊期: 2009- 12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疗现状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cerebralcirculationinsufficiency,CCCI)指脑整体水平的慢性持续低灌注状态,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低于40~60ml/min,而非局灶性的脑缺血[1].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使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认知功能损害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但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诊断均未发现除血管狭窄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以外的其他......
作者:赵佳丽;冯加纯 刊期: 2009- 12
-
慢性脑缺血导致脑损害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被认为是多种疾病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学过程.高血脂引起的脑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高血糖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等都可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缺血的发生、发展使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引起认知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痴呆的产生.目前,研究慢性脑缺血的焦点多集中于......
作者:程莹莹;成伏波;冯加纯 刊期: 2009- 12
-
慢性脑缺血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白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合并高血压对大鼠脑白质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5个月龄的正常Wistar雄性大鼠30只及自发性高血压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12只,假缺血组9只,空白对照组9只;高血压+缺血组11只,单纯高血压组9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慢性前脑缺血模型.术后3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记录缺血前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质下白质区髓鞘碱性蛋......
作者:杨晶;邓方;乔松;冯加纯 刊期: 2009- 12
-
NG-硝基精氨酸甲酯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记忆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4个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L-NAME组,每组1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L-NAME组在造模后第3周开始每日给予L-NAME(20mg·kg-1·d-1配入每日饮用水......
作者:宋红梅;韩晶;韩冬;薛晶;邓方;冯加纯 刊期: 2009- 12
-
重视慢性脑缺血的研究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卒中的研究,而对慢性脑缺血的相关研究则较少.就发表论文的情况而言,卒中的文献数量远大于慢性脑缺血的文献量.从制定的疾病指南分析,除日本在2000年的关于慢性脑缺血的诊治指南外[1],其他各国均很少制定慢性脑缺血的诊治指南,包括我们中国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也缺乏此方面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概念混乱,临床特征不明显,没有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发现这......
作者:冯加纯 刊期: 2009- 12
动态资讯
- 1 北京市社区卒中后三个月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2 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
- 3 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4 正确把握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
-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现状
- 6 塞来昔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7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分析
- 8 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入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9 慢性脑缺血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10 高分辨MRI颅内动脉瘤瘤壁环形强化的临床意义
- 11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12 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13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 14 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
- 15 Will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 16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 17 CT血管成像在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及进展
- 18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
- 20 脑血流临时阻断中脑电图连续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