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型囊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颅内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大型囊性动脉瘤常见的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VA-PICA大型囊性动脉瘤存在着占位效应,一部分动脉瘤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脑干压迫症状逐渐严重时,介入治疗无法解除占位效应,甚至不能缓解动脉瘤的增大趋势[1],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但该部位大型囊性动脉瘤报道比较少,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位置深,周围组织重要,手术风险较大,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难题.......
作者:杨新宇;崛智胜;杨树源 刊期: 2005- 06
-
缺血性脑血管病免疫治疗的基础和前景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改善预后,但目前还缺乏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脑组织损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基础和临床医学的重视,尤其是在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中,免疫疗法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于传统观点认为脑是一个免疫特权器官,所以免疫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脑血管病的免疫治疗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缺血性脑......
作者:李文斌 刊期: 2005- 06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简况
第一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05年5月1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国各地区共40名编委参加会议.主编凌锋教授因临时有接待外宾任务,编委会由副主编贾建平教授主持.......
作者:史元 刊期: 2005- 06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下半年重点刊登内容通知
......
作者: 刊期: 2005- 06
-
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招生简章
......
作者: 刊期: 2005- 06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征订启事
......
作者: 刊期: 2005- 06
-
《颈动脉内膜切除》一书出版
......
作者: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
-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 2 前循环慢性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 3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IL-6的关系
- 4 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5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准确性的研究
- 6 钙调蛋白抑制剂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7 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 8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瘤夹的选择和应用
- 9 衷心的感谢 殷切的希望
- 10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的进展
- 11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DSA的作用
- 1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
- 13 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康复的作用
- 14 微侵袭治疗脑出血置管路径及血肿腔内引流管长度的确定
- 15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关系
- 16 影响脑梗死后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危险因素分析
- 17 第三代功能性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康复作用
- 18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
- 19 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病理机制的关系
- 2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