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
作者:赵丛海;刘德华;李淼 刊期: 2005- 05
-
烟雾病免疫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烟雾(moyamoya)病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液标本各22份,提取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总RNA,将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5和Cy3标记作为探针,与含有492个基因的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以ScanArray4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
作者:陈赞;菅凤增;王伊鹏;何川;凌锋 刊期: 2005- 05
-
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DID)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FisherCT分级,将2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143例,使用通窍活血汤与尼莫地平片预防DID;对照组140例,使用安慰剂及尼莫地平片预防DID.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中药组患者病情恶化总发生率、DID发生率分别为47.6......
作者:熊家锐;王本瀚;段传志;许红旗;宋红法 刊期: 2005- 05
-
尼莫地平对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
作者:陈荣植;朱浩佳;王丹;杨前进 刊期: 2005- 05
-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组21例.结果①TIA组32例(78%)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以颅外段狭窄居多.其中严重狭窄21例(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作者:孙晓培;许晶;宋凡;韩杰;胡志云;梁战华 刊期: 2005- 05
-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作者:刘冰;黄如训;曾进胜;陈立云;李玲;苏镇培 刊期: 2005- 05
-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
作者:刘冉;贺茂林;张巍;黄一宁 刊期: 2005- 05
-
颅面血管瘤的DSA影像分析一例
患儿男,2岁,因左颜面大片红斑,发育迟缓2年于2004年12月26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儿2003年1月出生后发现左颜面部以中线为界,布满红斑,压之不褪色,波及头皮.躯干及左下肢有散在不规则大片红斑,躯干部有大片青灰色胎痣样色素沉着.2003年4月中旬,患儿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数分钟或10多分钟,2~3次/d.在当地医院做头部CT及MRI检查,显示左额颞顶硬膜下积液,给予钻......
作者:黄明;王云彦;张鹏;支兴龙;凌锋 刊期: 2005- 05
-
血液平衡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传统的药物、针灸、康复训练、心理疗法治疗脑梗死,对一些脑梗死患者疗效不佳,甚至有些患者再发脑梗死.作者尝试应用血液平衡疗法治疗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芾成;郑晓清;杨玲;张秀玲;黄江涛;张敏;陈俊 刊期: 2005- 05
-
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是否需同时行颅内减压术,切除前颞叶或坏死脑组织方面尚有争议.作者总结25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形成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陈伟明;袁贤瑞;王辉;姜维喜;罗端午 刊期: 2005- 05
动态资讯
- 1 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可预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 2 营养管理是卒中急性期医疗的重要基础
- 3 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
- 4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困惑及发展趋势
- 5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处理
- 6 个体化颅内动脉瘤三维刚性数值模型的壁剪切力
- 7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定量测量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8 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研究进展
- 9 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0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在监测颅内压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 11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的研究进展
- 12 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
- 13 严正声明
- 14 凝血酶和血红蛋白对大鼠水通道蛋白的影响及与脑积水的相关性研究
- 15 颅内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 16 应保障神经重症患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
- 17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头痛表现的临床分析
- 19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 20 脑安胶囊对320例卒中高危患者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