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现状与进展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里程碑,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康;罗本燕 刊期: 2005- 10
-
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会议简况
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于2005年6月20~24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Marrakesh)召开.全世界有3000多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我国的200多名神经外科医师.大会就神经外科各领域的问题及进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作者:焦力群 刊期: 2005- 10
-
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者之一--段国升教授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话不仅是对统率千军万马的军队将领而言,也同样适用于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学术带头人.在创建新中国神经科学的大厦中,活跃着一批奠基者,他们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探索着前人尚未涉足的领域,与蹂躏人类的顽疾做着不懈的抗争,谱写出许多造福人类的医学新篇章.......
作者:史元 刊期: 2005- 10
-
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Ⅲ(修订稿)
(上接第2卷第9期第427页)第3部分脊柱脊髓病变第1节脊柱脊髓血管畸形1适应证目前微导管能够到位的脊柱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并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均可行栓塞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刊期: 2005- 10
-
书信往来
......
作者: 刊期: 2005- 10
动态资讯
- 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2 应重视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存在的问题
- 3 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
- 4 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形态及分布的对比研究
- 5 急性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黏附分子-1相关性研究
- 6 A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Meta分析
- 7 北京市社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调查
- 8 配对使用陈皮半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 9 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 10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 11 2018美国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
- 12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型囊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 1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补片的研究进展
- 14 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的研究进展
- 15 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 16 我国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不足
- 17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
-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床突旁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 19 微导丝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一例
-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眼窗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