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 文稿中各层次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序号,写段落标题, 如“1”“1. 1”“2”“2. 1”,最多排至4位数,如“1.1.1.1”,各段落中连排的序号用(1)、(2)、(3)。
4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5 统计学方法应写明所用统计学软件包名称、版本号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检验值(如t、F、χ 2 值等),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 0.023);统计学符号按GB/ T3358. 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6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 / 3101 / 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7 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8 图、表应出现在正文结果部分的相应段落之后,按出现次序连续编码,应冠有图、表序号及标题。表采用三线表。 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电子版图片务求清晰,用JPG或TIFF格式保存,分辨率应为300点以上。人像图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影像学资料图注包括图题、对象、何检查、何部位、投照角度及显示内容。标本图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标尺或放大倍数。
9 数字用法执行GB/ T 15835 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0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 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 人只著录前3 人,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姓全拼,名缩写的形式,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两个实词以上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柳甙是红景天根茎中的重要药理成分,具有抗衰老、防辐射、抗肿瘤、心血管保护、调节免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1-3].研究显示,毛柳甙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望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4].笔者就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磊;曾现伟;吉训明;刘向荣 刊期: 2017- 04
-
加强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卒中康复训练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1-3].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6].......
作者:张通 刊期: 2009- 09
-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目的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方法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
作者:李萌;凌锋;张鸿祺;缪中荣;支兴龙;陈革;单永治;莫大鹏 刊期: 2004- 01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特征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首次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77例颅内AVM患者(281个颅内畸形团)的临床表现,其中出血组畸形团167个(59.4%),非出血组114个(40.6%),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构筑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模式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小畸形团(<30mm)、幕下畸形、深部畸形、单支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直......
作者:方兵;李铁林;段传志;王义荣;汪求精;何旭英;赵庆平;陈光忠 刊期: 2005- 08
-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光忠;李学东;郭元星;方兵;何旭英;尹方明;赵庆平;徐如祥 刊期: 2006- 03
-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1].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已有多年经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虽然只有十几年历史,但其短期疗效已得到公认.现将我们10年来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白晶;张鸿祺;支兴龙;凌锋 刊期: 2006- 03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价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
作者:周瑛华;华扬;凌晨;段春;王力力;侯伟红 刊期: 2016- 02
-
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生存率的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并评价其死亡风险比.方法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88人,其中男1356人,女1432人,年龄为60-98岁.此样本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10月进行全面追踪随访,记录死亡、失访的时间和原因.结果卒中组年死亡率为7.77/100人......
作者:关绍晨;汤哲;方向华;刁丽君;刘宏军;孙菲;吴晓光 刊期: 2009- 10
-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节译Ⅰ)
本指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综合性指南,就新的资料进行了更新.由血管神经病学、神经重症监护、急救医学、神经外科学、介入神经放射学/血管内神经外科学等多个领域医学专家组成的小组撰写,可供内科医师、急诊医护人员,以及可能处理可疑卒中的其他科室医疗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理事会临床心脏病学理事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理事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医疗转归质量控制多学科研究协作组;焦力群;王亚冰;马妍 刊期: 2007- 07
-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椎动脉窗变异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26岁,妊娠38周.因左侧肢体无力4h于2016年12月11日入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患者于入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尚可行走和持物,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右侧小脑及脑干梗死”2个月,因当时妊娠31周,仅经吸氧、丹参注射液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住院7d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出院.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意识清楚,言......
作者:杜琼;龙春燕;张强;兰晶;周敬华 刊期: 2017- 11
动态资讯More >
- 1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
- 2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
- 3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4 本刊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 5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6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 7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 8 二异丙酚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9 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 10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 11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 12 氙CT测定脑血流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13 MRI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 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三例
- 15 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 16 不同方法的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颅内静脉窦疾病诊断的比较
-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 18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 19 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兔颅内动脉瘤生成中的作用
- 20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