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 文稿中各层次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序号,写段落标题, 如“1”“1. 1”“2”“2. 1”,最多排至4位数,如“1.1.1.1”,各段落中连排的序号用(1)、(2)、(3)。
4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5 统计学方法应写明所用统计学软件包名称、版本号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检验值(如t、F、χ 2 值等),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 0.023);统计学符号按GB/ T3358. 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6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 / 3101 / 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7 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8 图、表应出现在正文结果部分的相应段落之后,按出现次序连续编码,应冠有图、表序号及标题。表采用三线表。 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电子版图片务求清晰,用JPG或TIFF格式保存,分辨率应为300点以上。人像图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影像学资料图注包括图题、对象、何检查、何部位、投照角度及显示内容。标本图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标尺或放大倍数。
9 数字用法执行GB/ T 15835 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0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 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 人只著录前3 人,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姓全拼,名缩写的形式,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两个实词以上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2次/d,持续4周.分......
作者:朱琳;贾晓红;刘霖;王世云;杨胜荣;宋为群 刊期: 2009- 09
-
衷心的感谢 殷切的希望
在上级领导、各位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怀下,《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从诞生到逐步成长,已经满一周岁了.她就像一个婴儿备受大家的关爱和呵护,这主要源于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它无情地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随着社会人口的逐渐富裕和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显得愈来愈重要和迫切.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高、新科技成果和广大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作者:刘承基 刊期: 2004- 12
-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45例发病6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3、6、12、24、48、72和96h末梢血的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溶栓后24h内CT、MRI检查结果,再将45例患者分为溶栓成......
作者:孟然;贾建平;周晋;吉训明;杨宝峰 刊期: 2006- 02
-
聚焦卒中临床问题(Ⅰ)——2007国际卒中大会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等联合举办的2007国际卒中大会于2007年2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作者集中听取了有关卒中内科治疗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报告,目的在于了解国际同行正在进行的工作.现简要介绍给同道,以推动国内临床科研的前沿化发展.......
作者:张微微 刊期: 2007- 06
-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11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后第1~7天和对照组体检当天对外周血中CD34+、KDR+/CD3......
作者:宋黄成;张松;朱为民;虞聪;俞俊杰;刘一坤;袁斌斌 刊期: 2014- 10
-
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63例)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44例);另外选择53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颅内动脉及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TCD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作者:庄丽;曲延顺 刊期: 2006- 09
-
高分辨率MRI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核磁(HRMRI)常用来扫描颅内动脉的血管壁,韩国有学者使用HRMRI比较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影像学特点。他们回顾2009年9月-2010年8月MCA狭窄且进行TOFMRA检查的连续病例,共有14例症状性和16例无症状性MCA狭窄患者。HRMRI共包括3种序列:T1、T2和质子密度(PD)加权黑血MRI成像。比较两组MCA血管壁横断面的狭窄程度、血管重塑比、......
作者: 刊期: 2014- 09
-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
作者:刘爱华;李传辉;杨新健;罗斌;吴中学 刊期: 2013- 02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AAV-BDNF)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孕18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模型,感染rAAV-BDNF病毒.在检测了BDNF稳定的表达水平后,用MAP2染色法来标示神经元树突形态.用荧光显微镜采样,统计胞体约15~20μm的MAP2阳性细胞初级树突的数目和长度.对照组神经元为感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结......
作者:张惊宇;赵节绪 刊期: 2009- 02
-
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DID)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FisherCT分级,将2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143例,使用通窍活血汤与尼莫地平片预防DID;对照组140例,使用安慰剂及尼莫地平片预防DID.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中药组患者病情恶化总发生率、DID发生率分别为47.6......
作者:熊家锐;王本瀚;段传志;许红旗;宋红法 刊期: 2005-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方向
- 2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纠正危险因素的药物干预
- 3 缺血性卒中炎性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4 Ⅲ型胶原蛋白COL3A1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 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 6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支架治疗后血管形态及流体力学数值的模拟研究
- 7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8 CT血管成像与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 9 脑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的摄取活性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
- 10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三叉-心脏反射的处理
- 11 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精准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二例并文献复习
- 12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 13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14 卒中后抑郁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 15 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的研究进展
- 16 经DSA分析100O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 17 第三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 18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报告标准(上)
- 19 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